|
|
龍口市小學科學教師跨學科閱讀交流活動 |
【政公網】
欄目:山東政企信息
發表時間:2025-09-29 23:26
|
|
|
摘要:北京時間2025年9月29日(農歷2025年8月8日),星期一訊:書香潤心田,跨界啟新思——龍口市小學科學教師跨學科閱讀交流活動
為深化教學改革,提升教師跨學科教學能力,9月26日,龍口市教學研究室組織小學科學教師就暑假推薦書籍——夏雪梅博士的《跨學科學習:一種基于學科的設計、實施與評價》開展讀書交流活動。活動在龍口市實驗小學舉行,各校小學科學骨干教師…
|
北京時間2025年9月29日(農歷2025年8月8日),星期一訊:書香潤心田,跨界啟新思——龍口市小學科學教師跨學科閱讀交流活動
為深化教學改革,提升教師跨學科教學能力,9月26日,龍口市教學研究室組織小學科學教師就暑假推薦書籍——夏雪梅博士的《跨學科學習:一種基于學科的設計、實施與評價》開展讀書交流活動。活動在龍口市實驗小學舉行,各校小學科學骨干教師、青年教師齊聚一堂,共話跨學科教學的實踐與思考。
本次活動由孫琪老師主持,從“感悟交流,共享成長”和“專題引領,明晰方向”兩大板塊展開。
感悟交流,共享成長
張譯元
實驗小學的張譯元老師在《跨學科視域下科學思維的培養:我的教學轉型與專業成長》中,詳細介紹了如何設計“科學思維評價量表”,從問題提出、證據收集、邏輯推導等多維度評估學生思維品質。她認為,跨學科教學不是做加法,而是做融合;科學思維不是教出來的,而是在真實問題中“長”出來的。
姜玉
黃城集小學的姜玉老師在《以科學為錨,拓跨界之維》中,以“校園雨水去哪兒了”為驅動性問題,引導學生開展科學滲水實驗、數學降水統計、語文研究報告撰寫等一系列活動。她指出,科學教師應成為“跨界聯結者”,讓知識在真實問題中自然融合。
管帥娟
遇家完小的管帥娟老師以《在學科交匯處,探尋科學教育的星辰大海》為題,分享了《認識聲音》一課的重構設計。她將音樂中的音階調試、語文中的詩意表達、工程中的“土電話”制作融入課堂,讓學生在多學科交融中理解“振動產生聲音”的原理。她提出,科學教師應成為“課程設計師”,打破學科圍墻,帶領學生看見更完整的世界。
于小紅
大張家小學的于小紅老師在《廿載執教思變革,跨學科中覓新徑》中,結合二十年農村教學經驗,坦言以往“按部就班”教學的局限。她以“昆蟲”和“土壤”為主題,帶領學生走進稻田觀察蜻蜓、采集不同土壤樣本,融合語文觀察日記、數學數據統計、道法勞動教育,讓農村孩子也能在真實場景中“做中學、學中思”。
刁永梅
田家小學的刁永梅老師以《點亮生命燈火,照徹科學星河》為題,分享了于漪老師教育思想對她的深刻影響。在“物質燃燒”實驗中,她放手讓學生自由探索,發現火焰熄滅的奧秘;在“植物向光性”研究中,她鼓勵學生提出“月光是否算光源”等真實問題,讓科學課成為思維生長的沃土。
王韻涵
新民學校的王韻涵老師以《破界與融合:讀〈跨學科學習〉,悟知識聯結之道》為題,分享了她對學科本質的重新理解。她認為,跨學科不是消解學科特色,而是在保持學科深度的基礎上建立有機聯系。她在“材料科學”單元中,引導學生從物理特性、化學穩定性、環境影響等多角度分析日常材料,融合科學、技術、社會等多維視角,讓學生看見知識背后的聯結網絡。
張瀚予
復粹學校的張瀚予老師在《讓科學扎根生活,以跨界點亮思維》中,提出“兒童化載體”的重要性。她設計了“廚房里的科學”主題,讓孩子在溶解鹽糖、稱量調味、記錄做菜過程中,自然貫通科學、數學與語文知識,讓學習“沾上生活的煙火氣”。
黃夢雅
龍口學校的黃夢雅老師在《為小學教育打開一扇窗》中,深情地談到跨學科學習為她帶來的教學視野拓展。她以“校園微氣候”為主題,整合地理、數學、數據科學等內容,帶領學生測量不同區域的溫度、濕度、風速,繪制校園“熱力圖”,并分析成因。她表示,跨學科教學就像一扇窗,讓學生看見知識的整體圖景,也讓教師走出教學舒適區,擁抱更廣闊的教育可能。
孫萌萌
海岱學校的孫萌萌老師在《破學科壁壘,賦課堂新生》中,以“植物成長”為主題,重構教學流程:科學課觀察記錄、語文課撰寫成長故事、美術課繪制成長繪本。她強調,跨學科不是簡單拼湊,而是以真實任務為紐帶,實現知識的有機融合。
尹晨曦
龍礦學校的尹晨曦老師圍繞《以學科為基,破學科之界》,以“校園植物多樣性”項目為例,闡釋了“多維一體”評價體系。她引導學生通過科學觀察、數學統計、語文報告、美術繪圖等方式,多維度展現學習成果,實現從知識掌握到素養提升的跨越。
周玉潔
蘆頭小學的周玉潔老師在《錨定學科核心,串聯成長力量》中提出“學科錨點”理念。她以“水資源保護”為主題,設計了三階段任務:科學課探究水的特性、語文課撰寫倡議信、數學課統計家庭用水量,最后小組合作制定班級節水方案,實現從學科基礎到綜合實踐的階梯式成長。
徐瑜
培基學校的徐瑜老師在《立足科學學科,開展跨界整合》中強調,跨學科學習不是“拼盤”,而是以真實問題為驅動的深度融合。她分享了“設計迷你起重機”項目,學生綜合運用滑輪原理、數學計算、工程設計和語文說明,在解決實際問題中實現知識遷移與能力整合。
專題引領,明晰方向
在專題引領環節,市教學研究室小學科學教研員韓月芳以"跨學科教學在我們教學中的應用"為主題,進行了深入淺出的剖析。她首先通過一個生動的教學案例對比,直觀展現了"學科拼盤"與"學科融合"的本質區別:前者只是將不同學科內容簡單并列,而后者是以真實問題為紐帶,讓各學科知識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自然交融。"跨學科不是做加法,而是做乘法。它必須以學科為基——沒有扎實的學科基礎,跨學科就會成為無源之水;以問題為鏈——用真實而有意義的問題串聯學習過程;以素養為魂——最終目標是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。"
通過交流分享與深度研討,教師們不僅對跨學科教學的理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,更在思維碰撞中產生了許多新的教學靈感。大家一致認為,跨學科教學的成功關鍵在于立足核心學科,找準學科間的連接點,設計出真正值得探究的真實問題,最終形成對核心學科更完整深刻的理解。
本次讀書交流活動,不僅是一次思想的碰撞,更是一場教學觀的革新。從理論研讀到實踐探索,從個人反思到集體共創,龍口市小學科學教師團隊正以閱讀為翼,以實踐為壤,在跨學科教學的道路上穩步前行。讓我們共同期待,在不久的將來,跨學科教學的種子能在龍口的課堂中生根發芽,綻放出絢爛的教育之花。
(來源:山東省煙臺市“龍口教體”微信公眾號)
|
|
|
免責聲明:
|
|
1、本站部分內容系網友投稿或編輯轉載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
2、本頁面內容里面包含的圖片、視頻、音頻等文件均為外部引用,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儲。
3、如涉及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,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,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或斷開鏈接!
※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客服
|
|
|
|
|
|
|